另一方面新型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供应链金融,采取搭建生态圈、依托自身平台等模式进行产品创新,与传统银行机构各施长技、异彩纷呈。

然而,跨境资本也可能会带来经济、金融的动荡,甚至会连带政治动荡,因此,很多国家害怕金融开放后反而弄巧成拙。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开放可能有好处,也可能有坏处,坏处是会带来很多经济波动、金融动荡。

2009欧洲海上风能大会及展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假设有一家进口企业要进口一台价值100万美元的机器,但却报关200万,付给卖方200万后,让卖方把多付的100万放入该进口企业的海外账户,这样钱就出去了。换言之,当美国降息,本国的基本面显示不该降息,或者不应降那么多时,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会跟着美国降息。过去60年里,全球跨境资本的增长远高于世界GDP增速,最近的10-20年里,也高于货物贸易的增速。H.Rey(2013)在2013年联储会议演讲中最具精彩的部分在题目里面,即只有二元悖论,没有三元悖论。所以金融开放会造成失业率上升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劳动力市场不太灵活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这种情况,中国的外管局和央行管得比较严,中国企业海外融资规模是有控制的。也有学者认为,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要么需实行资本账户管制,要么应推行浮动汇率制度,尤其是后者。汇率问题以前都是作为一个附带的问题被提出来。

第三,主辅业分离,职工下岗分流。所以,我们呼吁民营企业要有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把握好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真正吃透摸懂现代企业制度,然后确定企业的法人治理架构,多用中介机构来帮助设计筹划,董事会、行政管理层和监事会分离。他们的金融服务特别少。对于金融改革和企业改革,或者说国有企业改革,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还要关注债券,债券市场存量这么大,国债和企业债搁在那里,利率市场化之后,对利率变化测算不到,引起国债的波动和企业债的波动,甚至一些主权债的波动,造成的风险会很难掌控。利率的市场化,特别是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以后,企业对于资金的提供主体就有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2009欧洲海上风能大会及展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或从哪些地方入手呢? 第一,是资金定价机制的改革。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这个问题,在全国政协会上,我们会继续呼吁。在公司治理上,有的民营企业家不用市场化的方式去聘请职业经理人,而是找一些不懂企业运作的亲戚。第四,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基础设施项目狮子大开口,有的地方用土地储备担保。作为金融产品的定价,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对于实体经济最能体现公平服务的,是利率的市场化。鼓励企业花一些钱搞慈善,扶贫济困,不应花大钱建庙宇。

我们应该来总结、来观察,作为政协委员在下面做调研,应该重点关注宏观政策变化以后,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新气象,哪些方面还不够。国家刚开始颁布这项政策,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因为有很多的借贷合同,签订的时候都按照固定利率签订的,马上更改会搞得资金倒来倒去不太容易,成本会比较高。

2009欧洲海上风能大会及展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所以说,利率市场化目前来看对国企实际上没多大影响,放开贷款利率还是不能撼动电力、通信等大国企。就是说企业欠债转成股了,国家是股东了,我们资产公司作为股东的代理人,但又不像现在商业性债转股后公司的股东,当时没有完善法人治理架构,还是原来厂长书记说了算,但是毕竟把数千亿元的债就转成股了,资产负债比例大大降低,企业信用等级提高了,又可以获得贷款支持。

因为这是属于微观主体,可以一家一家地来改。高端服务业的改革或特殊服务业的改革,对于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不能像一个城市国家一样,比如说,新加坡就可以服务业立国,也可以靠金融。金融市场的一些主体,特别是有一些银行和证券公司、信托、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理财和资产管理为名,以钱炒钱。这些改革措施,使国有企业轻装上阵,然后把大量的上市资源给了国有企业。金融体系的改革应该多设一些小微金融机构,面对打工者、创业者、民营企业和农户来进行服务,甚至设在矿山、设在社区、设在工棚这些地方,帮他们理财、汇兑、结算,给他们办保险,给他们办银行卡等。但是,我们整个金融改革也不能说只针对民企,目前来说,它们是弱势。

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它的改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至于监管体系的改革也很重要,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间接一点,它是一个行业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监管机构之间有必要进行有关职能的调整和整合。

现在突出的矛盾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不足,同时还有老百姓的金融服务不足。外汇管理和汇率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非常广泛。

至于后果没有人去多想。金融改革切入点应该是服务好实体经济,针对实体经济现在最需要金融服务来进行部署和谋划。

他的经济是完全跟世界经济连在一块儿的,它和我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同时,还要和实体经济的主管部门有一种协调沟通配合机制,比如说银监会、证监会、国资委相互沟通。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这方面的改革越来越重要。呆坏账核销了,一下子这个企业卸了沉重包袱,就好了。

国家外管局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邓小平当时提出来,是基于当时社会对这个行业不太重视。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着十几亿人口,绝对不能只靠金融服务业。4万亿元投资计划下去之后,有些关掉的水泥等企业又开足马力起来了,污染浓烟滚滚,特别是钢铁、造船、玻璃等大干快上。

这次不一样,国务院成立了由央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国家外汇局就单列其中。这些年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发展得非常快、非常好,实力很雄厚,以至于到现在也大多不缺钱。

金融体制的改革要让更多中小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 金融的改革,要适应于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小金融机构的门槛要进一步放宽,要让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加快发展。对邓小平二三十年前提出的论点,现在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解。这些年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对于金融的资源需求很大,使金融资源处于一个紧缺的状态。最近两三年,金融暴露了其价值取向的一个很大问题,以钱炒钱、金融脱媒和脱实向虚的倾向非常明显。

这种管理职能,有的要整合。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对实体经济是有好处的,企业可以货比三家,是很有好处的,这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

有些企业家现在不得不紧盯汇率变化。虽然改革也涉及多方面,但是先把小微金融机构进一步地放宽完善还是比较容易的,让民间资本多进来。

谁找到了贷款,找到了资金,就能赚到钱,有的上市公司圈钱以后又委托贷款,是典型的脱实向虚。允许民营资本发起设立小银行的大政策已定了,但是现在没有看到有几家搞起来,希望监管机构加快制定细则和具体办法,也希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练好内功,做好人才等准备。